智慧运营中心(IOC)在数字新城建的融合与创新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加快构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基于整合各方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通过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践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新基建各类场景融合产业发展、持续增强城市韧性,加快推动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本文旨在通过标杆案例分析,探讨数字经济与新城建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为城投类企业主业赋能,推动城投类企业新城建领域的建设,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2020年起,国家层面正如火如荼开展21个城市(区)试点工作,包括有广州开展CIM平台建设、深圳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和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南京打造全国首个5G+AIoT全域智能建造新模式、杭州开启未来社区试点,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作用。省市层面尤其是广州作为试点城市积极响应落实国家政策顶层设计和工作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数字新城建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城市安全、社区建设、市政服务、数字城管等领域构建“1+2+N”,新城建政策体系,通过全面加强机制建设、规划引领、政策支撑、场景打造、产业培育等工作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在数字新城建与国企数字化转型双重政策背景下,城投类企业可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管理和经营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业务的多元化拓展和市场化转型升级。
(二)产业环境分析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当前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数字新城建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部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数字新城建通过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后续将继续推动市政、建筑、交通、环保等产业协同和产业升级,还将形成新的完整产业链和生态系统,进一步拓展数字新城建的市场空间。
二、标杆对比分析
综合考虑企业综合能力和数字化发展情况,对标分析大湾区国有标杆企业的特色优势和相关实践主要经验启示如下:
(一)数据资产赋能业务转型,实现“看见”-“洞见”-“创见”
以A集团整体数字化转型为例,通过构建主数据中心、同城数据中心和异地灾备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格局,实现核心业务连续不中断。同时,注重搭建数据中台和客户中台,通过整合集团数据资产,基于业务价值链设计地产、金融、交通、食品等板块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此外,推动系统内全部板块客户资源共享共用,通过构建客户标签画像和分析洞察客户需求,推动客户挖掘-产品设计与匹配-客户运营-客户转化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营,最终实现客户转化、复购及业务增长。
(二)注重共性标准化提炼,推动数字化产品创造价值
以B公司数字化运营为例,从0到3阶段开展个性化的业务运营管理,工作主要侧重于丰富的数据支撑、IT系统支撑、能力支撑;3到1阶段针对已经形成的各个成功实践进行沉淀整合成满足多场景、可灵活配置的“1套”共性解决方案;1到N阶段开始推动各类共性解决方案在组织内外进行快速推广、快速创造价值,达到“N”的效果。
(三)强化“客研导入”,打造数字化“好产品”
以C集团为例,基于客户感知角度,从客户端、平台端、生产端共同发力打造C集团数字化“好产品”。重点推进生产管理方式精益化,推动BIM平台上线提升管理效率,同时通过搭建数字化营销平台,整体拉通线上购房全流程,将客户转化率提升三倍。借鉴H公司研发的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IOC)根据城市、园区、楼宇、企业不同场景汇聚多方数据,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运营需求,可广泛应用于新城建城市治理、智慧交通、智慧园区、公共安全各个场景。
(四)共创数字产业生态,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
以D集团为例,发挥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强化产业协作互补、科技联合攻关,构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落实“科研+投资+孵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开展关键技术的协同研究和攻关;组建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以“投资+建设+运营”加速数字产业落地。
三、数字新城建融合适用场景
数字新城建融合场景涵盖城市生活不仅于新基建板块所涉及的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路网、智慧工地、智慧水务等。智慧运营中心(以下简称IOC)平台作为城市与企业运营治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对象范围内系统的设备管理、环境监测、数据整合、动态分析与预警,广泛应用在数字新城建融合的各个场景,达到数据支撑精准决策、降本降耗增效的效果。
智慧楼宇:IOC平台可专为智慧楼宇管理设计,平台可集成智能安防监控、能源管理和楼宇自动化等功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楼宇的全面管理和优化。此外,IOC还支持建筑数字孪生技术,通过物联网、AI和3D模型技术实现楼宇、园区等建筑的可视化管理,并且可以自由集成运营、物业、招商、机电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实现对楼宇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智慧园区:IOC平台作为智慧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等技术,为园区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智能化的运营管理平台;在园区管理方面,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三维模型,提供实时态势感知、设备联动控制等智能化应用;在产业发展方面,辅助园区进行智能招商决策,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慧社区:IOC平台可应用于智慧社区建设,在社区管理实现对社区商户、人口、环境、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各项事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在居民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社区服务等。
城市智能运行中心:IOC平台依托联通大数据洞察服务能力,融合城市各条线多源数据,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运行态势的可视、可管、可控,打造城市对外展示的数字窗口。IOC可为城市提供全域态势感知、智能预测预警等常态智能服务,以及联动调度、辅助决策等应急态智能服务,有效支撑城市整体及垂直领域的运营管理。
城市综合态势监测:IOC平台高度融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现有数据资源,对产业经济、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社会治理、人口民生等领域的核心指标进行态势监测与可视分析,辅助管理者全面掌控城市运行态势,提升监管力度和行政效率,推动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跨部门协同应用:在企业或者政府单位中,建立IOC平台系统,可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通过优化跨部门工作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发展建议
(一)融合发展目标
通过打造城投类企业新基建板块IOC平台,采取自用优化与外溢输出相结合的策略,推动其逐步应用于内外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楼宇/园区、智慧建造、智慧停车等多个场景领域,实现数字赋能业务的全面覆盖,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取产品共性需求并对其进行持续的迭代升级,从而进一步积累产品化路径经验、提升软件集成能力、增强产品市场推广能力和推动城投类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为后续的数字化产品研发积累更多经验,逐步提高行业话语权。
(二)融合发展原则
坚持系统化融合的原则。通过构建高度融合的智慧平台架构对分散独立的IT系统进行统一整合和有效集成,提供多方统一系统入口,实现统一数据服务、统一资源管理、数据资源共享,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数据一致性、降低运维成本并加速决策过程。
坚持产品化路线的原则。通过采取前瞻性产品架构,在反复试验中进一步提取产品需求共性进行持续迭代升级,将产品解耦成模块化并对子系统进行提前集成,确保产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快速部署实施的同时降低实施成本和缩短建设周期。
坚持“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实施原则。统筹考虑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平台生态、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益等各方面,确保项目从初期规划到最终运营的整个过程各环节能够紧密衔接、高效协同,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
坚持生态伙伴和自有产品共生的原则。重点构建开放、协作的生态系统,在自主研发保障平台架构、中台服务以及部分应用层等核心功能基础上,鼓励对生态伙伴成熟产品进行集成,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坚持自用及能力外溢的市场推广原则。充分利用城投类企业多元化场景进行产品、服务或技术的反复打磨与优化升级,而后将标准化、模块化的产品能力对外输出,实现产品和品牌的持续升级和扩张。
(三)融合发展策略
1.产业整合优化与赋能。传统楼宇/园区智能化建设面临众多弊端,例如在传统模式下,智能系统常包含在EPC总包中,忽视经营方和用户体验,造成系统功能模块重复、重复建设、功能实用性低、维护成本高,易形成数据孤岛、难以支撑数字化运营等问题。
所以新城建融合要统筹考虑规划-建设-运营三阶段赋能,规划阶段要从顶层设计着眼,进行模块化设计,并充分考虑运营管理需求,以数据驱动业务为经营赋能;建设阶段要注重通过专业化设计去除冗余,采取标准化接口规范确保兼容性,并通过与生态伙伴合作进一步降低建设门槛;经营阶段要注重专业化统筹维护和持续迭代,通过数据赋能为园区运营提供决策依据。
2.内部数字化转型。探索城投类企业各二级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厘清与规划,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各个建设步骤。例如,在规划阶段确立统一的系统架构和数据结构标准以确保系统一旦建成可实现无缝对接和共享;在实施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各单位共有的需求再进行产品化的开发工作,以此实现一次开发、多方共享,从而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及降低维护成本。
3.形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的建设基石在于数据的积累,而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信息化系统的运作。在全面完善信息化建设之前,应重点着手对城投类企业内部的数据资源及潜在数据价值进行深入梳理与探究,对数据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规划。此举不仅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而且有助于大幅减轻未来数据要素清洗与整理的工作,确保数据资产的高效构建与利用。
五、未来展望
构建新城建领域的数字化产品矩阵,系统推进新城建数字化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推广工作,注重实践场景的反复打磨,提供模块化、可扩展的产品设计,启动关键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持续优化IOC智慧运营中心基础平台,实现关键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结合“十五五”战略规划智慧城市方向,城投类企业可逐步提升平台在集团智慧园区、智慧建筑、智慧会展等新城建产业业务中的应用渗透率,将数字化融合到项目“规、设、建、管、运”各环节,逐渐提升城投类企业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基于前期沉淀的数据,形成数据资产进而转向数据治理。逐步推动业务运营、业务创新、业务转型的数据赋能,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精细化运营,有助于提升城投类企业的业务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新城建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李莉,广州城投研究院交流合作管理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主要从事交流合作管理相关工作。
张振新,广州城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广州城投集团科技信息部主办,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等领域。
编辑丨张 潮
校对丨邹欣容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的文章仅供学术交流,不可视为详尽说明。对于因阅读、使用或转发本公众号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广州城投研究院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广州城投研究院无关,文责自负。
关于本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广州城投研究院享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且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