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哪些景区上市公司赚钱了?
今年以来,积蓄三年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国内旅游市场加速回暖。特别是这个暑期,热门景区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在亲子游、避暑游、研学游、休闲度假等需求带动下,暑期旅游迎来爆发式增长。过去三年身处低谷的景区终于“扬眉吐气”——从各大景区上市公司近日相继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报告来看,扭亏为盈是主旋律。多位景区业者认为,在下半年的十一黄金周、明年春节等长假,热门景区的热度会持续。同时,随着游客消费进一步回归理性,更加注重性价比,景区在提升客单价方面尚须不断努力。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也将迫使景区原有产品、业态不断升级,原地踏步的景区面临更大市场风险。
文化和旅游部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其中第二季度旅游人数同比增长86.9%;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梳理数据可发现,景区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率普遍都在200%以上,其中黄山旅游、九华旅游等超过了2019年同期。
景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扭转,得益于景区入园游客的大幅增长,进而带动景区相关的索道、观光车、酒店等其他业务。
知名山岳型景区的营收表现尤为亮眼,游客增长率远高于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的增长率。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黄山旅游”)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黄山旅游营业收入约8.37亿元,同比增长291.09%,归母净利润约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黄山迎客松
值得一提的是,8月21日晚,黄山风景区发布消息,截至当日7时15分,黄山风景区年内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比2019年提前60天突破这一关口,也是黄山风景区历史上突破300万人日期最早的一年。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峨眉山”)在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称,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224.61万人次,同比增长153.6%,较2019年同期增长16.4%。游山门票业务实现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149.87%,同口径下较2019年同期增长4.71%。客运索道业务实现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221.96%,较2019年同期增长15.46%。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认为,黄山、峨眉山、长白山、玉龙雪山都是家喻户晓的山岳型景区,对游客有很强吸引力。疫情三年,跨省长线游需求被压抑。今年,跨省长线游市场复苏强劲,闻名全国的一线景区是游客选择最多的目的地。另外,一些山岳型景区也得益于今年“寺庙游”的走红,比如,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自带“流量”。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安徽池州九华山景区
另外一位业者也提到,山岳型景区产品高度成熟,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暑假期间,诸多知名山岳型景区都达到日均承载量峰值上限。
数据亮眼的背后,也有一些老问题值得再次提出。山岳型景区收入结构的主体依然是门票+索道或观光车费用。这也是近年来诸多山岳型景区努力破题的方向。
知名景区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中青旅上半年营业收入41.78亿元,同比增长4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其中,乌镇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提升。报告期内,乌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4.81万人次,同比增长1383.94%,乌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258.87%,实现净利润1.90亿元。相比而言,古北水镇景区的表现没有那么亮眼。累计游客量67.84万人次,同比增长88.76%;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44.81%。
左图为乌镇,右图为古北水镇
一位景区业者认为:“乌镇的区域位置很优越,而且也是全国知名的一线景区,无论是和木心的强关联还是口碑很好的乌镇戏剧节,在许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心中有深刻的印记。另外,乌镇也是团队游线路中重要的一环。古北水镇景区的客群主要还是京津冀一带特别是北京的中高端度假人群,远距离游客少。疫情之后,旅游消费的可选项变多了,旅游半径也在扩大。”
古镇类景区的运营并不容易。游客对古镇业态同质化的吐槽屡见不鲜。如何避免“千镇一面”,提升自身辨识度,实现“破圈”发展,也是古镇类景区上市公司需要面对的课题。整个上半年,景区上市公司中,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家界”)整体尚未扭亏。张家界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约1.79亿元,同比增长573.55%,净亏损约4101.29万元,同比减亏65.02%。
张家界在报告中提到,大幅减亏的原因系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因大庸古城公司折旧摊销及财务费用导致公司仍处于亏损。大庸古城由张家界斥资约20亿元建设,是张家界市目前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项目。项目于2016年开工建设,因建设周期较长,大庸古城一度推迟开业,最终在2021年6月投入试运营,但受旅游市场低迷影响,项目后续招商及运营不达预期。
大庸古城
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旅游”)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亏损6266.95万元。主要原因在于,相较于服务性消费而言,投资修复动能相对偏弱,投资恢复明显滞后于消费恢复。公司旅游文化科技板块业务的开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受投资动能有所放缓,尤其是地产投资拖累加大影响,服务业投资表现低迷,导致新项目落地及存量项目推进实施周期拉长,经营业绩未达预期。
资料显示,云南旅游的旅游文化科技业务主要面向旅游景区提供园区策划设计、高科技游乐设备研发生产、工程代建等系列综合服务,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显著。
“今年云南旅游市场不太热。”一位业内人士提到,云南旅游的表现不如人意,也与2023年上半年云南旅游市场黑导游、强制购物等负面新闻被频频曝出有一定关系。
一位景区业者还提到,景区开发虽然具备一定壁垒,但由于景区运营毛利率较高,对周边产业消费带动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关政策和地方政府对特色景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景区间的竞争明显加剧。
景区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中青旅提到,公司景区经营模式具备相对独特性,将不断精耕细作,不断迭代产品,完善服务的软硬件水平,增加接待能力,以保持乌镇景区和古北水镇景区的高品质定位及在国内同类景区中的竞争优势。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发布的报告显示,宋城演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562.85%,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399.39%。
宋城演艺称,西安千古情景区在开业一个月后稳居景点收藏榜榜首20天,跃居热销榜榜首,成西安出游热门打卡地。上海千古情景区在开业活动的刺激下预售火爆,一票难求。杭州宋城举办音乐节、狂欢节等主题活动,点燃夏日激情,客群结构进一步年轻化、多样化。值得一提的是,8月12日杭州宋城上演的《宋城千古情》创下一天上演21场的新纪录。
舞剧《长恨歌》2023年度首演现场|华清宫 供图
今年以来,西安持续火热。借助西安旅游的“东风”,《长恨歌》演出亦是一路高歌猛进。新三板上市的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旅游”)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财报显示,旗下全资子公司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实现营收2.80亿元,占演艺收入的99.39%,占总营收的56.89%,为陕西旅游撑起了半壁江山。
《长恨歌》的表演时间通常为每年的4月1日至10月31日,后又推出《长恨歌》冬季冰火版。每场演出共有2600个座位,票价分为268元、298元、358元、388元四档及贵宾区,每天演出三场,偶尔有加场情况。据了解,刚过去的暑期,《长恨歌》购票至少需要提前5-7天预约,但即使是当地旅行社也无法保证可以抢到票。
同样在新三板上市的华强方特,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71亿元,同比增长42.87%,净利润2.9亿元。
华强方特称,2023年上半年,公司抓住疫情后游客出游意愿高涨的机遇,积极开展“跨年夜”“新春庙会”“国风音乐节”“熊出没亲子跑”“初夏狂欢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入园。数字动漫业务是华强方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3年1月份上映的“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第九部《熊出没·伴我熊芯》,收获了14.97亿元的票房。
如何提高客单价是诸多景区上市公司需要突破的问题。海昌海洋公园方面称,希望能够更聚焦于运营,为此将对资本化道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进一步改善资本结构。集团也会对现有重资产积极寻求创新融资新模式,同时探索通过运营赋能资产升值的商业模式。另外,海昌海洋公园目前已获得“奥特曼ULTRAMAN”系列合作授权,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奥特曼主题酒店在今年暑期销售火爆。
海昌海洋公园日前签约落地北京副中心文化旅游区,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即将开业。“海昌海洋公园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海洋公园方面的运营能力,这种能力独一无二,具有可复制的扩张性,这也是资本市场非常看重的内容。”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提到,目前,景区上市公司多为著名山岳型景区,资源独特,不具备可复制的扩张性,主要依赖长距离跨省游游客。另外,长期以来,山岳型景区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依赖和客流量依赖。如何利用独特的景观优势提升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提升客单价,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魏翔特别提到,今年上半年贵州“村超”“村BA”的火热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过去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往往是大投资建设大景区,人气不一定旺,对当地的消费带动作用不一定强。贵州“村超”“村BA”探索的新路径,让一种美好幸福朴素的生活成为吸引物,释放出强大的情感和精神价值,推动了当地消费,展现出中国乡村魅力。“这些赛事本身不赚钱,也没有门票,但它对人才的吸引、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化等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