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领航者 | 李新杰:由《印象刘三姐》看文旅项目开发策略

首页标题    专家视点    文旅领航者 | 李新杰:由《印象刘三姐》看文旅项目开发策略

 

 

文旅领航者第七十期:
嘉宾:李新杰——印象演艺文旅策划运营专家
本文篇幅较长,根据嘉宾语音编辑文字,直接摘录,完整分享,干货满满,因本期内容较长11000+字预计阅读需要20分钟,建议收藏阅读,阅读往期干货,期待未来分享,精彩不容错过,请关注本公众号:文旅领航者!关注后回复关键词:印象,可获得完整录音)
若需与主讲嘉宾业务对接,请与编辑部联系:13078126951(微信同号)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在这里首先感谢盛总这个团队精心的安排,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做个人的一些想法分享。

印象刘三姐是咱们国内文旅演艺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项目,我很有幸做了这个项目运营。印象刘三姐在疫情前,也就是2019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将近2亿1000万的成果,我认为作为一个单一的文旅演艺,能够这个长久的做到这样子的一个收益的话,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为什么这个项目经过了将近十几年的成长和经营,还能够保持着这样比较好的经营效益,实际上与它的项目前期策划是分不开的。

我是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了做文旅,从基层做起,做了4年的导游,4年的旅行社,然后后面十几年基本上都是做文旅项目的策划运营,包括项目打造这一块的工作。

很荣幸在工作的过程中进入到印象刘三姐这个项目,然后做了项目总负责人,在几年的工作中对项目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感悟。

感觉印象刘三姐她的成功在这里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有很多的必然,也就是有很多的基本逻辑在里面。

这个黑神话悟空,今天是全网最火的一个信息或者是一个文化亮点。

我们今天也在讨论,这实际上虽然它不是一个文旅项目,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将来它跟文旅结合也是有很大的空间,我觉得他的成功跟印象刘三姐的成功也有很多的异曲同工之处。

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在前面我说过,有它的必然性,我认为第一就是它的选择,特别是选址,首先第一它处在大桂林,咱们都知道,自古以来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很多的老外过去都喜欢来桂林,当然中国人就不用说了。在印象刘三姐前期策划的时候,首先就选择了在这个位置,这里面说到它的一个背景,印象刘三姐她的核心文化是刘三姐,在整个广西,包括柳州、河池、南宁很多地方都有刘三姐的传说。

很多人都想通过文旅发扬、发展刘三姐文化。后来张艺谋团队他们认为,刘三姐文化特别是作为一台演出的呈现,它最好的位置应该就是选择在桂林这个地方,那么在桂林这个地方,当时首先选择了这么样的一个大环境,第二个选择这里就是当时选择了阳朔,有很多的朋友问为什么没选择桂林,而是选择阳朔这个地方,这里就有一个背后的故事,也就是说当时张艺谋从桂林到阳朔,沿着整个漓江考察了几遍。

那么在考察的过程中,他就发现实际上整个漓江最美的这个江段在阳朔这个地方,因为他要做一台与众不同的这个演出,与众不同的演出,那么它就需要有这么一个这个最好的背景,也就是说这个实景的支撑,所以这里对于这个第二块也就是它的实际选址这一块,那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对比来对比去就会发现阳朔这个点是最好的。但是当时也有一点犹豫,为什么游客来到桂林之后,基本上大部分都在桂林这个地方这个吃喝玩,然后即使来到阳朔,也是快速的就返回桂林,这是当时的现状。

但是有他的这个优势在里面,就是虽然游客不在阳朔住,但是当时张艺谋选这个位置的时候,距离游客从桂林坐游船下阳朔的上船的码头大概只有两公里左右,那么这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这个条件,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游客当时是不住在阳朔,那么他那里因为下船的地方离印象刘三姐基本上就到了印象刘三姐这个选址的门口了,那这个距离已经是非常近了,所以这个对于后期影响刘三姐把游客拉景区里面来,实际上也是一个重大的选择。

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游客没有住阳朔,但是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印象刘三姐这个选址的门口,那这是一个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逻辑或者是原因。我觉得这个对于他后期的这个成长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撑。那反过来因为这样子的一个选址,再加上它本身的这个影响力,他一下子就改变了游客在阳朔和桂林之间选择住哪里的一个逻辑。

其实这个逻辑也是在线下的时候,盛总一直跟我交流的,他希望我在跟大家分享的时候能够分析一下印象刘三姐包括印象系列,它对整个文旅的贡献到底有多大?那这里我觉得在全国范围内我就不做细致的分析,但是从阳朔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可以可见一斑。比如说刚才咱说到在印象刘三姐建之前,这个游客基本上是从桂林坐游船下来,然后大巴车基本上在码头上等着,然后下了船之后坐着大巴车就回桂林去了。所有的消费,所有的这些后期的娱乐基本上都在桂林完成。

自从有了这个印象刘三姐这个演出这个节目之后,阳朔的住下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在印象刘三姐当时落地阳朔的时候,阳朔酒店的这个床位当年的数据应该是3700个这样子的一个数量。那么到了19年的时候,差不多整个阳朔大概有十七八万个床位,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由3700个床位到变成有十七八万个床位,这个变化已经翻了多少倍?

同样印象刘三姐这个刚刚建成的时候,它的周边是一片荒地,我不知道最近两年有没有朋友去过阳朔,去过印象刘三姐,大家都能看到在印象刘三姐的这个剧场门口整整的就形成了一条街,这条街基本上布满了酒店、吃的、夜宵和各种这样子的消费的商业环境,可以说是印象刘三姐带来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和发展,甚至可以更大一点说带来了整个阳朔的文旅经济的发展。

后来大家都知道,由于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的成功,那么带来了很多的这个学习者,同样的那个印象系列也在全国铺开,后来就有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武隆,印象海南等等,形成了一个印象系列。这些印象系列在当地的文旅发展过程中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的产业发展,其实跟刚才我分析的印象刘三姐带来阳朔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一个逻辑或者是一个结果。

那么又回到这个原始话题,就是这个选址,对于一个文旅项目或者是一台演艺,它的这个重要性,我记得当时是在印象刘三姐我正在运营这个项目的时候,当时他们在策划印象海南,包括他们的节目内容和打造的形式,因为它的主创团队,我们后来跟这些导演有过很比较深入的交流,那么我觉得从他们反馈的信息上来讲,他们的策划的形式包括内容那都是非常经典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作品上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它的选址这里当时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作为主创团队,他们都希望把项目落地在三亚,因为什么?那时的三亚,当时无论是游客的现状和它的酒店配套和整个旅游环境都非常成熟。在当时的判断情况下,如果把印象海南放在三亚,那么它的这个影响力和存活,包括各方面的经营效果应该是都不错的。但是为什么没放在三亚这里,当时这个项目的选址是受了政府方面的意见影响。

政府的意见是什么?他们说三亚的旅游发展已经非常好了,而海口这里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项目来带动支撑海口旅游的发展。所以他们对这个项目就是印象海南非常认可,那也正是因为非常认可,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如果放在海口,就把海口文旅的形象和文旅基础一下子带动起来了。但是后期结果可能很多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印象海南连剧场都已经拆了,那说明什么来着?就是说一个好的作品,好的项目,它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海南这边只是其中一个案例,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文旅投资,有的项目投资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后来的情况都不容乐观。那么这里面那里我就想起我在四川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在成都附近德阳下面的一个镇上,这个项目叫古名天下。我在这里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案例,就是没有别的意思。这个项目就是它的选址,首先德阳那里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它把它选在这个地方,我觉得值得推敲的。

当时的时候这里因为是朋友推荐,然后认识了投资方,当时让我过去帮做一些探讨和诊断,然后就过去一看这个地方周边没有任何的旅游产业做拱卫,孤零零的一个项目在这个地方,更不要说有什么成熟的游客市场。后来这里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投资了不少的资金下来,而且建设的规模方面都不小,但现在已经是荒草丛生了。

我相信这个项目如果选在比如说这个三星堆附近,或者是选在都江堰这个区域,或者是选在峨眉乐山这个区域,生存下来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性的。但是正是因为它独立的做了一个选址,而且周边没有任何的这个文旅基础和项目拱卫,所以这里就有了这样子的一个结果。

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包括前一段时间我有个广东的朋友,他想在湛江附近开发一个旅游景区,叫我在给他出一些参考意见。说实在的,我也没去现场看,也只是听他做了一些介绍之后,我给他的建议不要去在那个地方做这样子的重大投资,因为那个地方的旅游环境还没有成熟,做旅游投资的话,我觉得宜做锦上添花,而不宜做这个雪中送炭或者是开荒。

所以我很多的朋友做文旅投资的时候,有很多是出于一种情怀。我家乡这个有很多的这个父老乡亲、朋友或者是领导都让我去投资,我在外面挣了钱,我如果要是能够回报家乡,这个既有名又有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作为文旅投资,它跟情怀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回家乡去做文旅投资的时候,我个人的建议一定要做好这个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不要仅仅因为情怀而去做这样子的投资。

选址是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下面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选材,选材相对于选址来讲,可以说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选址大家摸得着看得到,而且那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说得说得通说得明白。比如说刚才咱举例,这个印象海南选在海口和选在三亚,它的区别,我相信大家一听那个都能够明白,但是选材这个问题就是相对来说比较虚,而且也就有很多的朋友或者领导未必能够一下子能够理解,但是它的逻辑又客观存在。

首先咱们说一下印象刘三姐这个剧的这个选材,他选了这个刘三姐这个文化符号,那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具有这个智慧的这个选择,因为我们很多朋友,特别是年轻的,我估计00后对刘三姐这个概念其实不一定特别熟悉,但是我们回想一下这个印象刘三姐打造,零几年的时候,那个时代作品出来的时候,它的消费群体我们分析一下,可能大家就理解了,零几年的时候,它的消费群体当时应该是在三四十岁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基本上是这个60后,甚至早一点50后这一批人。对于这个人群,调研大家都会知道,这个人群他们都看过电影刘三姐,他们在那个时代,刘三姐歌剧曾经是全国的样板戏,样板戏在那个时代的人可能都听说过,他会要求你全国各种剧团都来演。

当年的刘三姐歌舞剧在越剧剧团演过,甚至藏剧剧团也演过,然后这个二人转剧团也演过,京剧剧团也演过,昆曲剧团也演过,总之一句话,全国各门各类各地的这些剧团都演过刘三姐这个歌剧,这是他在国内的影响。

然后刘三姐这个歌剧这个同时作为样板戏在香港多次演出,在北京这个曾经进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去演出。在东南亚几乎每个国家都去巡演过,然后欧洲、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在那个时候都做过巡演,也就是在当时的这个社会环境下,刘三姐这个歌剧那不亚于现在的好莱坞大片,可以说是全世界各地几乎都巡演一遍。

再加上后来的刘三姐电影,那可以说刘三姐的这个形象几乎是家喻户晓,除开刘三姐这个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还有刘三姐电影中它的主题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这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这个民族音乐,这首歌传唱力度非常广,我个人的亲身体会有一次去越南,在芒街那边,他们在KTV里有人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然后有一次跟着广西的旅游大篷车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晚上这个也是去唱歌,同样也听到有人唱这首歌。

所以对于20年前的这个项目或者是这个作品的消费主体,那么他们对刘三姐这个文化那几乎是耳闻目染,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这种熟悉其实带来的就是一种叫共鸣。就是一提到它,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亲切感,这个对于消费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前面说到它的主体文化符号和它的主主体音乐用了山歌好比春江水,那么还有它整个的演出内容,印象刘三姐可能看过的好多朋友都会觉得好像这个整个演出没讲什么故事,没看出它的故事脉络。其实他本来就没讲故事,他就是利用这个大场景大视觉,然后这里把民俗文化做了一个展现。比如说它里面的洗浴就是反映了当时这个当地的人民在生活中在漓江里面洗澡的一个场景,那么还有这个出嫁,这个对歌谈恋爱等等这样子的场景。

这些民俗的这些生活场景这里可能各地有一些区别,但是这里它又有很多的这个共同之处,就是咱刚才说的共鸣,哪个地方可能在过去的时候,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下河洗澡是一个常见的事情,所以它是一种生活的场景的共鸣。出嫁出嫁更是不管哪个地方,出嫁这个习俗,只不过是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是那个天下都会嫁女儿,它也是有这个共鸣之处。那第三块就是比如说这个对歌谈恋爱,那谈恋爱其实也是一种这个大家共有的习俗。

总之从一句话来说,它在大的文化符号的选择和它的主体音乐的选择和它里面的这个表达内容的选择,都遵循了一个这个共同的逻辑,也就是能够让他的观众熟悉,有共鸣,我觉得是他的一个选择的基本逻辑。

所以这里这个总结一点,就是有形的选址和无形的选材是一样重要。这里我想举一个这个反向的例子,这个也是我工作过的一个地方,这里同样也仅仅是作为一个案例,不是说是批评,那就是在温州有个瓯江夜游,瓯江夜游里面有一段文化,他用的是这个古东瓯国一个文化点。那么我曾经这个问过温州本地人,我说如果不是看了这个这样子的一个山体秀这个文化演出,你们知道这个东瓯国吗?大家都说不知道。

很多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了解过东瓯国,我其实之前也不知道,就是在看汉武大帝这个剧的时候,汉武帝第一次调兵,去帮的这个国家,就是东瓯国。这一段历史在中国的这个历史长河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小而且非常微不足道的点,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作为这样的一个文化点,很多这个外地的朋友,他看完之后,那么他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不熟悉,我这对他的感觉可能都没那么强烈。这个这里就是我们可以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有感觉。

比如说有很多朋友还没去过西藏,那去过西藏咱就不说了,然后在拉萨那里有一些演出,这个演出那里就是可能内容不一样,那么其中有一台演出叫文成公主入藏,还有的演出可能就是藏族的一些传说,故事我曾经反复问过很多朋友,我说在你去之前做攻略的时候,那么这有几台文旅演出,你会选哪一个?基本上十之八九都会说如果没有别的特殊的这个影响,就是有朋友介绍,或者是特别亲密的朋友很深度的介绍的情况下,基本上都会选文成公主,那分析之后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选择?

实际上就一点,因为文成公主她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我们这个中学的这个历史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是说我们对它是有了解的。  

我们在去出去旅游的时候,特别是选择这种文旅项目的时候,它有一个悖论在里面,或者是有一个矛盾性的选择在里面。那这个矛盾的选择是什么?第一,我要选择我熟悉的文化的符号或者内容,但是我又想看到我从来没看到的场景,或者叫视觉的体验。

所以总结下来在选材方面,它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选择这个文化符号文化题材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家喻户晓的,大家熟悉的,他一听能产生文化和精神上的共鸣,但是作为项目或者是产品,它的呈现形式又必须是他没见过的,能够是全新的,他才能够感兴趣。

所以很多地方做文旅开发的时候,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各地,特别是国有的文旅公司里面做负责人,他们在做文旅开发的时候也经常会说我们这个地方考古,发现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考古文化历史跟咱们刚才说的家喻户晓和共鸣,它不是一回事,不是因为你的历史悠久,大家就感兴趣,而是这里文化点或者是文化符号,大家是熟悉的,他才能感兴趣。

当然我曾经也跟有朋友在一起争论。这个地方没有你说的那种这个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或者是文化那我们就没办法做文旅了。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逻辑就叫借势。如果你有这样子的家喻户晓的文化故事或者文化传说,那么你用它,你未来的营销和宣传,你就少花点钱,少费点力气,你的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如果你没有,那么你要相当于全新的去塑造一个让大家熟悉的认知的文化符号或者文化点,那你就需要花更多的钱,更多的成本,甚至更多的人力物力,然后去投入,还不一定能达到效果。

熟悉的文化和全新的形式,是一阴一阳,又是相当于一个钱币的两面。前面也讲到创新的形式,创新的形式在这个文旅策划中或者是文旅项目的打造中是重中之重。因为人出来旅游简单的一句话,通俗的来说,我就要看自己没看过的,我就要体验自己没体验过的。如果这个你的呈现形式,你的体验方式,我在我老家或者我在我生活的地方都有,那我就没必要跑到你这个地方来。

印象刘三姐在当年就是在那个时代,他就形成了这样子的一个突破。之前我们做文旅做演艺基本上都是室内的舞台歌舞剧,印象刘三姐那里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有一个突破的艰难过程。我当时在跟这个创作团队的交流的时候,他们就讲了他的前期的过程,在最初的时候,当时他们其实是首先是分级突破,第一个突破就是说把这个剧已经考虑由室内搬到室外,也就是在漓江上面来演,实际上这个决定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突破。

 

但这个突破仅仅是一个就是相当于演出舞台的这个变化,怎么能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前期也策划了一个剧,然后当时的考虑在漓江上面打造一个舞台,这个舞台的整体造型相当于一条船,然后所有的这些演出舞蹈内容就在这条船上,这个整台节目这里基本上都编排完成了。但是后来导演组一看,说这只不过就是把一个这个室内的舞台剧搬到江边,整个剧的呈现形式,比如说和这个表达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感觉不是他们想要的。

就这样把已经完全编排好,甚至排练好的一台节目全部毙掉,重新来重新编。那么在这个大家的反复的不断的摸索和探索的过程中,就又弄了一版出来。那这一版这里基本上就接近大家现在看到的,它的整个演出是不是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平台上面,而是把它铺开在大概两三平方公里的这样子的一个区域范围内,而且它的背景就以那个最美的那几座这个桂林的山峰作为背景。

当那个灯特别是那个山背后的灯一亮的时候,基本上看印象刘三姐的人都会哇一下子叫起来,这个实际上就是真正的山水实景演绎的魅力。

后来这个长恨歌,那个骊山上面的这个满天星星光,包括这个印象丽江的这个背景的玉龙雪山,那么他其实他的后期这些打造,他的这个思维或者是创作逻辑基本上都是借鉴印象刘三姐这样子的一个创作逻辑。

但对于印象刘三姐来讲,这里这样子的一个形式,那它就是从0~1,就是不仅仅是他的观众的观演观演的这个场景做了改变,不仅仅是舞台做了改变,不仅仅是它的舞台的这个场景变换做了改变,它是一个整个体系的改变。所以你这个印象刘三姐作为山水实景演出的鼻祖,她是真正的做到从0~1的这个转换。

后来在这个实景演出的这个基础上,又有了一种室内的实景演出,他的代表作就是又见平遥,我觉得又见平遥是一个相对来说在实景演出或者叫山水实景演出上面发展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分支,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当然有的人这里也把这类剧给它归类为室内沉浸式这个演绎,但是我觉得叫法虽然不一样,但是他那里的一个改变了这个观演关系,就是说由原来的观众坐着看变成了这个走着看。所以又见平遥之后,后期的又见敦煌,又见系列,其他行业内的这个跟进的,比如说这个1212,这个刺杀001等等,类似于这样子的这个节目,基本上都是这个又见平遥的一个类别。

经过这十几年的20来年的这个发展之后,山水实景系列又见系列,然后包括山水盛典系列等等这些这个非常经典的剧目,出了一大批,但是现在同样经过这10多年的发展之后,这些类型的项目或者是剧目,同样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这个再突破问题,再突破这一块,目前在国内很多的这个创作团队和策划团队,实际上大家都在研究,因为没有创新,他就没办法这个能够进一步吸引我们的这个观众。

所以这里这个又引起了另外一个探讨,也就是这个表达形式的这个创新。表达形式这里,比如说印象刘三姐这个山水系列,我个人给它总结为它是就是一个散文诗的,特别是山水诗境的散文诗的这种作品形式。这种作品形式实际上在后期有的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借鉴,但是因为这个背景和这种呈现形式的独特性,实际上很难做到跟它这个接近的水平。

而又见系列它在实景演出基础上的一个创新系列,他在那里在国内也做了一个自己独有的一个风格突破和创新。但是这么多年之后,同样也面临着一个重新的创新和突破。

创新和突破的困境其实在于两个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为投资方,那么很多的投资方从我遇到的情况就是那么当他遇到策划团队的时候,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你给的这个方案在哪里有成功的案例。

这里面就有一个矛盾,如果有成功的案例,那就证明就是说它就有同质性,就是这种表达形式的同质性,其实对于文旅来讲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咱们讲过从文化的这个符号和文化的内涵来讲,那么作为游客他希望是熟悉的,是有共鸣的。那么从它的表现形式表达形式上来讲,作为游客来讲,他希望是全新的创新的,独一无二的。那所以很多的作为投资方在这里,他在选择这个产品和策划的创作团队的时候,提出这样子的一个要求,实际上就扼杀了这种表达形式的创新逻辑。

刚才说到这个印象系列也好,或者是又见系列也好,只有系列也好,还有山水盛典系列也好,还有这个等等这些外围的学习的这些系列也好,其实那里面在那个时代出现的当年有很多的精品,这些精品在这里,他们曾经辉煌了20年,现在他们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突破和革新。因为他们在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这同形态的歌舞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说还是以歌舞为这个主要的支撑逻辑。

第二个就是节奏相对来说比较慢。当然作为一个作品,它也有这个起承转合,也有铺垫,高潮等等都没有问题,但是相对来说整个的节奏逻辑还是偏缓慢。那么面对这个21世纪,就是特别是00后的这些人,特别是面对着现在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实际上大家的各种节奏感都特别强,那么很多的年轻人很难沉下心来慢悠悠的去看一台这样子的剧。

因此这个文旅项目特别是文旅演艺,那么正在呼唤一种全新的这个产品形式,或者是表现形式的呈现。

最近我这边跟国内的一个导演团队合作,在西双版纳这边那里的在策划也在实施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夜游项目,包含了一台大型的这个露天的演艺,一台室内的演艺,然后有灯光秀、驻场音乐节,美食城,总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夜游项目。但这里面的两台演艺,我们在策划的前期的时候就在考虑,如何突破这个前面说到的节奏问题和它的表现形式问题,其实我们也在探索。

这里可以透露的两点,我觉得我们未来在做这个演艺的时候,已经在朝两个方向努力。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节奏,因为现在年轻人我们的观众希望是快节奏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台演艺中,它的每一幕或者是每一个场景,它的变化都是快节奏的,让这个我们的观众目不暇接,我觉得这个更符合这个时代的欣赏方向或者是接受方向。

那么第二个我们现在在努力探索的方向就是喜剧效果。因为人出来旅游不是受教育的,他更是想追求的是一种快乐。就是说我在这个旅游的过程中,在观看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第一想获取的就是一种快乐感。因此这里我们在这个新的这个节目策划的过程中,我们就整个体系的把这个喜剧效果融入创作或者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当然一个现象级的作品,类似于印象刘三姐这样子的一个山水实景演出的现象级作品,它不是说某一个角度、某一个点做得好就成功了。前面咱们也仅仅是这个摘取其中的几个角度或者是几个点来做了一个分享。那么实际上这一个现象级的作品,它一定是360度的创新,或者是360度的这个包装,它是成体系立体化的一个呈现形式。所以那里我们现在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作为这个文旅的这个策划或者是创作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我觉得这个是值得大家去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

今年元月一号,目前初步计划的是元旦,将推出的第一台这个大型的演出,我们基本上秉着的就是快节奏喜剧性这两个独特个性的方向,然后其他的再做这个系统的创意或者创新,期待着到时候大家过来指导或者是指正。

最后非常感谢盛总和我们的文旅领航者团队给我机会,能跟大家做这样子的一个分享。因为很多的观点也好,或者是举的例子也好,仅仅就是个人的一些感悟未必正确。请各位领导各位大咖做批评指正。

互动问答

1、您在《印象刘三姐》项目中运用了哪些选址逻辑?能否分享一些关键的决策因素?”

选址这个问题,这里其实在前面分享中也做过这个说明,我觉得选择大于努力。首先如果要做文旅投资,那么首先要选择这个旅游目的地,或者是有周边非常强大的消费市场的地方,不要选择一个这个没有游客基础的地方,我觉得这个是重中之重。

这个是从游客的基础上,然后还有第二个选址这里就是它的这个叫硬件要素,比如说有山有水,然后有文化的这个基础,特别是有这个家喻户晓的这种文化的基础。我记得我前两年跟朋友说,我说你比如说这个在浙江那个地方,我就觉得有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比如说那个济公活佛,那么如果有一个投资方能够在这个济公活佛曾经生活或者是大家都熟悉的环境下,能做一个主题文化乐园,我觉得这个题材就特别的好,选址也是其中一个逻辑。

2、在文旅项目中选材时,您是如何平衡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大众吸引力的?”

这个第二个问题,如何平衡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大众的吸引力问题。这个里面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筛选的逻辑,那么首先它首先我觉得地方性是它的前提,因为这个叫文化的根,你不能拿别的地方的文化,我看好多地方都在做西游记文化,因为西游记文化这里它有一个泛泛性,就是说全国各地可能都牵涉到,如果没有地方的独特性,他就缺乏个性,所以这一块我认为是排在前面的。那么在有个性的同时,那么你要把有个性的这些文化符号或者是文化点把它全摆到桌面上,然后再寻找最具有这个广泛性的。

比如说又回到温州那个地方,我记得当时我们在跟这个一些策划的团队,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那么温州除了东瓯国它的这个历史故事之外,还有很多的文化符号,比如说明朝的宰相刘伯温、刘伯温、刘基,这个文化点其全国在很多观众中都是有很大的这共鸣基础的,我觉得如果是东瓯国这个文化符号和刘伯温这这两个文化符号,那我觉得对比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要选刘伯温。

3、您提到了山水实景演出的创新,能否具体说明这种创新是如何提升文旅体验的?”

这个第三个问题就是山水实景演出的创新。他这种这个其实有一个场景就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看在这个山水实景演出这个出现之前,我们基本上看的都是室内舞台剧的表现形式,一般的一个室内舞台剧它的演出舞台,大不了也就五六百平方到1000平方,我认为已经是比较大了。它里面的很多的舞台上的造景,都是一些景片或者是一些道具,它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显然是有限的。而印象刘三姐那个几座山同时灯光亮起的时候,加上这个下面真实的;漓江水面倒影那绝对是一个全新的视觉冲击,这种舞台景观视觉冲击,和这种真山真水实景的这个视觉的冲击,那是天壤之别的。

 

4、印象演艺的呈现方式有哪些?适合哪类游客的需求?未来有哪些创意?

其实印象演绎这里它也有几种偏向,你比如说印象这个西湖,包括它后来它改版,它其实更偏向于这个舞台剧的这样子的一个演出形式,或者叫舞台歌舞剧的演出形式。在西湖这样子的一个环境,它只有水没有山,那么它就缺乏这个景别的层次感和视觉的立体冲击。因此虽然它背后用一些灯光来做了这个一些效果的呈现,但是它也很难摆脱它的这个舞台有限呈现形式。

那么印象丽江也存在着这个问题,虽然这里它利用这个玉龙雪山作为它的实景背景,但是玉龙雪山那里好多时候是雾比较大,有时候基本上什么都看不见,那简单的来说,他很难给他以最美的形象来作为他的演出的背景。演出是需要利用灯光这个或者是变化来这个进行景象的变化,但是它作为白天的一个实景演出,这么大的一个雪山,实际上是没办法用灯光来塑造这样子的一个视觉效果,所以它最后也是偏向于一种舞台的这种呈现形式。

印象刘三姐她本身的呈现形式,这里她实际上发挥了这个张艺谋导演的他的这种大场景大视觉的这种艺术专场,是一种山水散文诗的呈现形式。

所以目前我觉得印象系列也好,包括其他系列也好,基本上应该是两大系列,一个是舞台歌舞剧的系列,一个是散文诗的系列。其实包括这个王朝歌导演做的只有峨眉,也有类似于这种散文诗的这种感觉,当然它是以室内的这种呈现形式来呈现的。

我觉得未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提升,获取信息的快节奏,各种体验的快节奏,那我觉得未来的这个演出应该是一种类似于电影这种场景切换的节奏模式,也就是说它可能很少有这种轻歌曼舞,一幕一幕的呈现,可能更多的还是这个需要类似于电影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快速的切换这样子的节奏。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大咖的耐心聆听,谢谢盛总及团队给予的分享机会。

 
原创:李新杰
主编:郑荣翔
副主编:邓金平
本期主持人:孙嘉薇
编辑:胡宇杰
图片来源:原创作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感谢原创作者,如侵删。
更多直播录音,请关注公众号:文旅领航者。
若需要与主讲嘉宾业务对接
请与编辑部联系:13078126951(微信同号)
 
 

 

2024年9月19日 15:28
浏览量:0
收藏